湖北記憶體日報訊 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何長青 翟存波
  荊門農村住房點多面廣,阻滯了土地規模化經營。若集中居住,節地率在50%以上。以戶均騰地2畝計,全市40多萬農戶,可騰地近辦公室出租百萬畝。
  近年來,該市以城市理念支票貼現規劃,將公共服務覆蓋農村社區,已建新型農村社區152個,在建93個,不僅推動了農民就地轉移和農村生活方式的轉變,還成為荊門新型城鎮化的強力引擎。
  經測算,一個萬人社區可拉動基礎設施及配套投資usb近億元,撬動10億元社會消費。
  荊門,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上提供了哪膠原蛋白些鏡鑒
  望得見山,看得見水
  白牆黛瓦,204套典雅的漢派風格小別墅,錯落有致,被碧綠的油菜田環繞。這是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革集村,位於“中國農谷”三大示範區的楊竹流域片區。
  毗鄰革集村,一座萬人新型農村社區“雙龍苑”,自然疏朗,透出田園氣息,一期春節前已封頂,將整合6個村,建新拆舊節約5000畝土地。“全市首批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詳規已編製完畢,今年將再完成100個社區規劃。”荊門市“兩化辦”副主任楊傳文說。
  為灌輸規劃之重要,去年底,荊門市委書記萬勇把各縣市區政府一把手請來,聆聽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講解荊門市全域規劃、新農村規劃等課程。
  少挖山,少砍樹,摒棄兵營式整齊劃一、千面一孔的新農村,保護好河湖水溝、古樹名木,讓人們看得見山,望得到水,記得住鄉愁。
  根據江漢平原傳統漢派民居風格,荊門市設計12種民居樣式,上報省住建廳,供全市新型農村社區選擇建築樣式。
  按新型農村社區規模的大小,該市要求配建社區服務中心、標準化的醫務室、文體活動中心,以及幼兒園和市場等。
  資金從哪裡來
 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:建設新型農村社區,錢從哪來
  在荊門,有規劃引導型、能人推動型、村企共建型等多種模式,探索出農民自建、集體代建、招商建設等多種形式。
  革集村204套別墅式新居,建築總成本3306萬元,平均每套成本約16萬元。“騰出土地500多畝,按國家土地增減掛鉤政策,復墾土地每畝補助2.4萬元,就是1200萬元。”牌樓鎮包村幹部陽金玉說,“村民每套房出資7萬元,就是1400多萬元,兩者相加,基本解決建築成本。”
  但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投入需1000多萬元,荊門整合涉農項目資金,捆綁投入,基本能彌補這部分缺口。
  沙洋縣官當鎮王坪村“正中水鎮”,則屬能人推動型。
  返鄉企業家鄭中,三年投入3億元,建設新農村,一期308套公寓式住番每套145平方米,無償分配給村民。
  “按每平方米1000元計算,每套成本14.5萬元。”鄭中說,“村民搬入新居後,整理後的1萬多畝土地全部流轉,用於種植養殖業。”
  京山縣羅店鎮馬嶺村,走的是股份合作制模式。
  “村民每畝田折算1萬元入股,在外務工的可以現金入股,64位股東募集股本1000萬元。”京山馬嘉領農業科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志強說,“村裡舊房全部拆除,建起2棟農村新居,每套130平方米,配有車庫,無償分配村民。不願住樓的,每戶劃100平方米宅基地,可自建別墅。”
  農村社區如何管理
  新型農村社區建起後,如何保持環境整潔,又是個考驗。
  王坪村正中水鎮組建8人保潔服務隊,隊長黃緒發說,一天兩次清掃,小區衛生非常乾凈,住得很舒心。
  除了日常保潔,王坪村還建立污水處理廠,採用沉澱池、浮游植物等生物凈化措施,日處理污水達300噸。
  楊傳文說,新型農村社區需要物業來管理,也涉及到費用,這可以用遷村騰地的經營權來解決。騰出的土地收歸集體,可以用來發包,獲取的費用作為社區運轉經費。
  其實,隨著土地適度規模經營,發展現代農業,荊門市村集體經濟實力在迅速增強。馬嶺村將入股的600畝土地種植水稻,僅需4名勞力,利潤20萬元;大耳黑山羊繁育基地,去年利潤50萬元,支付物業管理費很輕鬆。
 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了荊門市土地流轉和農民轉移。去年,該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6.3萬畝,達到119.8萬畝;新增轉移農民12萬人,城鎮化率達54%;農民人均純收入9240元,位居全省第二位,增幅連續4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,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為1.88:1。
  (原標題:花開原野農家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06csgs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