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 在何道寬看來,“深圳學派”確實應該啟航,但要緩緩而行。“建議深圳市設立文學節,這樣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資源,提升自己的文學影響力。像其他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學節,比如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,我們可以學習借鑒。”
   學派建設
   深圳準備好了!
   何道寬認為,從傳統意義上講,深圳的“學派”建設可謂“先天不足”。作為一座剛入而立之年的年輕城市,深圳缺少歷史文化積澱,學術資源匱乏。這也是“深圳學派”引發爭論的一個重要原因。但深圳從來不缺創新的勇氣。何道寬認為,一個學派形成的三大要素深圳均具備,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,為“深圳學派”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   “一個學派的形成需要有好的理念、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,可以說這三個要素深圳已準備好了。”何道寬說, 2012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頒發了《關於深入實施文化立市戰略 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》,明確提出以“全球視野、時代精神、民族立場、深圳表達”為宗旨,推動“深圳學派”建設,將構建“深圳學派”正式納入深圳文化發展和繁榮的整體發展戰略,“這個宗旨是比較合理的全球定位、歷史定位、國內定位、地域定位。”何道寬說的思想領導則是指“深圳十大觀念”,“這些都是對深圳人文精神、觀念文化的高度總結和提升。”在組織領導方面,何道寬認為,文化深圳已經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,政府主導推動,民間組織運作,公眾廣泛參與的良好運作模式,官方領導、民間團隊領導缺一不可。
   學派建設
   深圳需清醒自評
   三大要素已經具備,但是按照學派形成的“四大標準”,深圳相距尚遠,必須加油。“深圳還需要有陣容強大的國內名列前茅的大學,大的研究所和智庫,理工、人文、社科、文藝各學科的大師及重量級作品等,這些都是深圳需要補足的方面,至少要得到國內承認、尊重。”何道寬說,建立“深圳學派”,深圳人需要有清醒的自我評價:深圳學派是未來時,而不是現在時,更不是完成時。
   在何道寬看來,深圳現在最需要彌補的短板是學術文化短腿,“人文社科學術文化短板尤其危及整桶水的容量。”他建議採用孔雀計劃、本土培養並舉,同時開展專題研究,以便決策、落實。
   學派建設
   應走差異化道路
   何道寬認為,“深圳學派”的建設在戰略上應該選擇差異化道路,即“發揮經濟社會文化特色,特區經濟、文創產業兩手抓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深圳的‘設計之都’和‘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’稱號皆是未來文化名城的入場券,證明未來文化名城這條路是走得通的。”“要制訂自己的近期目標,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艱巨任務,需要一批扎扎實實做事的學人,需要有一流的學府、一流的人文社科成果。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加強的,這些功夫做足了,‘深圳學派’才能在全國叫得響。”何道寬說。
   晶報記者 薑夢詩
   何道寬簡歷
   何道寬,四川洪雅人,生於1942年1月13日。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學院英語系。
   現已退休。退休前曾任深圳大學文學院副院長、語言文化翻譯研究所所長、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,廣東省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。
   個人代表作品:《創意導游》(英文版)  (原標題:“建議深圳建立自己的‘文學節’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06csgs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